聽到很多樂曲上的表現,是如此的流暢與完整。
一般情況,大多會這樣想:覺得很不錯,我也想要這樣。
某種角度來說,這樣的演奏,有著“自由”,“隨心所欲”的表現氛圍傳達。
聽者很容易心生嚮往,並想讓自己也能有這般“功夫”。
這樣的理解及思考,我覺得很棒,我以前也是這樣經歷過來的。
熟能生巧,我們要的就是這個“巧”,所以我們需要熟。
但是對於我們剛剛接觸或是踏入這領域的人,我有一點小小的建議。
要先把自己框住,以後才能自由。
初探時,也許不理解音準為何,節奏是啥,鬆緊是做何用,也許連樂譜都不是很理解。
我們在開始的教學指導中,不外乎從 發音,觀念,概念,力量的運用,套入樂曲等等各種基礎或是元素切入,然後修正音準,出力方式,聽節奏的快慢,練習看樂譜等等,這視每人的接觸長度與練習方式,甚至是心態,來決定習琴的進度快慢與否。
有的人可能半年,有的人可能三年,有的人可能更久一點。
端看您在習琴上的心態與認識自己深淺為何^^
但我真正想說的是,開始時,我們都需要規範,即是所謂的框框。
對節拍器(非常重要),不斷的要求手型,持續的要求自己要聽,還要告知自己不要緊張!!!
天啊!怎麼跟我當初看到很有氣質或是很自由的演奏,一點相關感覺都沒有!!!
其實,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~
如果沒有規範,如果一開始不讓您有受限的感覺,您可能不會知道:
原來拉琴只要這麼輕?
原來大聲不是要很用力?
原來我都以為我放鬆了,其實沒有?
原來我很認真的投入在我自己的世界裡,是不妥的?
原來我認為的表情,關鍵不是只有在表情本身,而是醞釀的過程?
但我要強調一點!
習慣規範,並不是忍受規範!!!(本文重點)
有人習琴,一開始就做好心理建設,我要刻苦!照單全收!多練習才會進步!
即使練習過程,感到手臂不適或是疼痛,依然堅持下去的持續練習!!
這是非常不建議的!!!!!!!!
只要有任何不適,請持續洽詢您的老師,並尋求解決得方式。
因為,習琴的疲勞而產生的痠,跟長期姿勢不良而產生的痛
是完全不同的。
這一篇所要告知的,是習琴的人,請建立好您的心態:
不能急,但不能不思考。
不能以長時間的練習,來代表自己很用功跟專心(特別是成年人!),請使用分段式的效率練習。
因為被規範,所以不需有“我都沒進步”的自我催眠。只要您有思考,有持續,有些進步,不一定是您看得出來的。
若您能習慣規範(非忍受),您就可以在這規範中找到“遊戲規則”,當您熟悉了規則,您就可以自由設定您想要的表現跟方式,來印證您的內心。
這樣的分寸拿捏,才是一種“隨心所欲”~
共勉~~